能源審計
能源審計是指用能單位自己或委托從事能源審計的機構,根據國家有關節能法規和標準,對能源使用的物理過程和財務過程進行檢測、核查、分析和評價的活動。能源審計是審計單位依據國家有關的節能法規和標準,對企業和其它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的物理過程和財務過程進行的檢驗、核查和分析評價,是一種加強企業能源科學管理和節約能源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具有很強的監督與管理作用。
審計類型
能源審計分為三種類型:初步能源審計、全面能源審計、專項能源審計。
審計內容
(一)查閱建筑物竣工驗收資料和用能系統、設備臺賬資料,檢查節能設計標準的執行情況;
(二)核對電、氣、煤、油、市政熱力等能源消耗計量記錄和財務賬單,評估分類與分項的總能耗、人均能耗和單位建筑面積能耗;
(三)檢查用能系統、設備的運行狀況,審查節能管理制度執行情況;
(四)檢查前一次能源審計合理使用能源建議的落實情況;
(五)查找存在節能潛力的用能環節或者部位,提出合理使用能源的建議;
(六)審查年度節能計劃、能源消耗定額執行情況,核實公共機構超過能源消耗定額使用能源的說明;
(七)審查能源計量器具的運行情況,檢查能耗統計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
審計作用
(1)能源審計是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重要途徑 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統一,提高用能單位的市場競爭力,是用能單位發展的根本要求和最終歸宿。
(2)能源審計有利于加強能源管理,使節能管理向規范化和科學化轉變。
(3)能源審計有利于促進能源管理的信息化,減少能源管理的工作量。
審計形式
能源審計根據委托形式一般分為兩種:
(1)受政府節能主管部門委托的形式
(2)受用能單位委托的形式
常用設備
1) 電力質量分析儀
2) 參數通風測試儀
3) 紅外測溫儀
4) 熱成像儀
5) 煙氣分析儀
6) 照度計
7) 噪聲計
8) 超聲波流量計等
由于社會資源日益匱乏,國家政府已意識到這一點,將節約能源上升為基本國策。東莞市政府領導的經濟與信息化局專門負責開展全市的節能工作,先后出臺了大量節能政策和節能措施。如:要求重點耗能企業開展“十二五”節能規劃、上報“能源利用狀況報告”、開展年度重點耗能企業的自查報告等。大量的節能政策接踵而來,要求企業開展各項節能工作。
除了政策的壓力,企業的發展也遇到較大的挑戰,如能源成本、人工成本等上漲,從企業的發展角度要進行節能降耗。大量的專業的節能工作開展,需要配備具有專業節能技術和節能政策解讀的專業人員。請問,貴公司是否已配備節能專業人才?若有,能否順利開展各項節能工作?哪里才能招到這樣的人才?這方面的人才一般要求的年薪不低于10萬,企業能否支付?……
若以上問題正是貴公司需要解決的,且正是“頭痛”之處?;蛟S我公司的節能專員計劃,就可以輕松應對以上問題。我公司長期從事節能技術服務工作,公司有10多名專業從事節能技術服務的工程師。熟悉政府政策,并具有對節能技術實施和開展的經驗,能有效幫助企業對節能方案的可實施性和科學性進行評估,向企業推薦適合、高效和性價比高的新型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解決方案。
加入我公司的節能專員計劃,企業可以享受我公司提供專業的服務。我公司專門委派節能專員對企業進行節能服務,除了完成“節能專員服務明細表”中的服務內容,還會定期上門服務(每月至少一次),了解企業的實際需要,協助企業開展節能工作。
節能專員服務,專人服務,及時反饋,政策輔導,提高能效!期待能為您服務!
節能專員服務明細表
服務項目 |
政府政策 |
服務內容 |
能源利用狀況報告 |
企業每月上報東莞市節能監察中心“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填報系統” |
協助企業上報月度、季度及年度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并從數據中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
節能自查報告 |
對于重點耗能企業,節能主管部門每年上半年都要對其開展現場考核,重點耗能企業應就上一年的節能工作情況編制成節能自查報告,接受考核。 |
在企業完成上年度節能量的情況下,協助企業編制年度的節能考核自查報告,并陪同現場考核。 |
能源管理體系建立 |
— |
協助企業逐步完善各項能源管理制度,加強企業能源管理水平,開展節能培訓 |
節能政策解讀 |
— |
1、實時了解各級政府的節能政策,并針對企業的具體情況對政策進行解讀,對于重要政策組織內部培訓和宣講。 2、及時向企業通報各類能源培訓,對于重要培訓,督促企業及時派員參加。 3、陪同企業參加相關部門的節能工作會議。 |
節能技術咨詢 |
— |
幫助企業對節能方案的可實施性和科學性進行評估。 向企業推薦適合、高效和性價比高的新型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解決方案。 |
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是一種新的創造性思想,以污染預防為主,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實現經濟、環境、社會效益的統一,是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
清潔生產的目的
判定出組織中不符合清潔生產的方面和做法,提出方案并解決相關問題,從而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
清潔生產益處
經濟效益:成本降低、污染處理費降低;無/低費用方案產生效益。
環境效益:提高企業環境管理水平和環境形象;減少廢棄物。
無形資產:樹立企業形象,擴大影響力;提高員工素質;向集約型過渡。
技術進步:節能高效的清潔生產技術;技術革新,淘汰落后的工藝及設備。
順應形勢:政策法規、資金引導鼓勵,大勢所趨,早做早受益。
清潔生產的流程
籌和組織、預審核、審核、方案的產生和篩選、可行性分析、方案實施、持續清潔生產
企業在清潔生產審核中的主要工作
1.組建審核小組:高層支持,任命組長,全員參與,收效成果共分享。
2.提供企業信息:產品、工藝、設備、職工人數、產值、平面圖、組織機構圖、近三年的水電油及原輔材料消耗記錄、環保設施及運行情況等。
3.能源計量:水和電等單獨、分區裝表計量。
4.制定環保政策制度,廢水、廢物等盡量經處理再利用。
5.積極實施無/低費方案,實施投資效益好的中/高費方案。
6.迎接并配合專家組驗收。
節能評估
節能評估是指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含新、改、擴建工程)節能評估是指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用能的科學性、合理性進行分析和評價,研究提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對策和措施,為項目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節能評估的對象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或項目申請報告及獨立成冊的節能(章)。
評估范圍
可行性研究報告或項目申請報告包括的、有關能源管理、能源計量、能源利用、資源綜合利用等內容。
節能評估原則
1.符合產業政策原則:建設項目應符合國家及云南省制定的產業政策及準入條件;
2.能耗限額準入原則:建設項目主要工業產品單位能耗指標等應達到國家及云南省能耗限額準入值;
3.高效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則:建設項目應安全、高效、合理利用能源;
4.符合清潔生產原則:應體現生產工藝先進、能耗小、物耗小、污染小的清潔生產要求,資源綜合利用,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目的;
5.評估數據準確、可靠原則。
節能評估的內容
項目規模
項目主要工藝技術
項目能源利用
項目資源綜合利用
環境影響評價
境影響評價簡稱環評,英文縮寫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通俗說就是分析項目建成投產后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并提出污染防止對策和措施。
評價結果編制為環評報告書及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ERS)的形式。
目的
環境影響評價鼓勵在規劃和決策中考慮環境因素,最終達到更具環境相容性的人類活動。
作用
環境影響評價明確開發建設者的環境責任及規定應采取的行動,可為建設項目的工程設計提出環保要求和建議,可為環境管理者提供對建設項目實施有效管理的科學依據。
程序
環境影響評價程序是指按照一定的順序或步驟指導完成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過程。分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
原則
1.整體性原則
2.相關性原則
3.目的性原則
4.動態性原則
5.社會經濟性原則
6.主導性原則
7.等衡性原則
8.公眾參與原則。
投資估算(億元)
|
0.3以下
|
0.3-2
|
2-10
|
10-50
|
50-100
|
100以上
|
咨詢服務內容
|
||||||
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含大綱)
|
5-6
|
6-15
|
15-35
|
35-75
|
75-110
|
110
|
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
|
1-2
|
2-4
|
4-7
|
7以上
|
||
評估環境影響報告書(含大綱)
|
0.8-1.5
|
1.5-3
|
3-7
|
7-9
|
9-13
|
13以上
|
評估環境影響報告表
|
0.5-0.8
|
0.8-1.5
|
1.5-2
|
2以上
|
行業
|
調整系數
|
化工、冶金、有色、黃金、煤炭、礦業、紡織、化纖、輕工、醫藥、區域
|
1.2
|
石化、石油天然氣、水利、水電、旅游
|
1.1
|
林業、畜牧、漁業、農業、交通、鐵道、民航、管線運輸、建材、市政、煙草、兵器
|
1.0
|
郵電、廣播電視、航空、機械、船舶、航天、電子、勘探、社會服務、火電
|
0.8
|
糧食、建筑、信息產業、倉儲
|
0.6
|
環境敏感程度
|
調整系數
|
敏感
|
1.2
|
一般
|
0.8
|
咨詢人員職級
|
人工日收費標準
|
高級咨詢專家
|
1000-1200
|
高級專業技術人員
|
800-1000
|
一般專業技術人員
|
600-800
|
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協助企業上報月度、季度及年度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并從數據中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節能自查報告:在企業完成上年度節能量的情況下,協助企業編制年度的節能考核自查報告,并陪同現場考核。
能源管理體系建立:協助企業逐步完善各項能源管理制度,加強企業能源管理水平,開展節能培訓。
節能技術咨詢:幫助企業對節能方案的可實施性和科學性進行評估。向企業推薦適合、高效和性價比高的新型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解決方案。